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由于收入不高等原因,多数农民工将其未成年子女留在家乡并委托他人照料,导致亲子长期分离,农村留守儿童由此产生。农村留守儿童简称“留守儿童”,《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发[2016]13号)将其定义为“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2018年全国留守儿童总数为697万。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导致留守儿童的家庭、学校及社会生活环境中充斥着缺少父母关爱、监管不力、歧视知觉等八个风险因素①。参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国发[2016]36号)关于“缺乏有效监护是影响儿童成长的一种困境”的论断,范兴华等将上述系列风险因素统称为“留守儿童成长困境”,简称留守困境②。留守困境下,一些儿童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甚至极端行为,而另一些儿童却能自立自强、奋发进取、主动成长,较好地克服了留守困境给其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究竟是什么因素促成了后者的积极发展? 发展情境论认为,个体与其所处情境间的交互作用促成了人的发展。Prochaska和DiClemente进一步指出,个体的积极发展整体上可能受到自然进化过程、环境因素与有意改变的影响,其中有意改变是指个体完全意识到并主动参与成长的过程③。人的一生中常会遇到各种变化与挑战,只有那些具有高意向性的个体才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改变,以此来促进自身发展④。留守困境下,亲子长期分离,父母的亲情关爱与有效监护面临缺失,儿童要实现积极发展,主动的个人成长显得至关重要。 主动的个人成长又称个人成长主动性(personal growth initiative,PGI),指在成长过程中个体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去提升和完善自己的倾向⑤。个人成长主动性以促进个体的成长和发展为目标,类似于个体的一种能动特质,能促使个体主动运用生活中的机会来提升自我⑥;它既是一种元认知结构,又是一个提升自我的技能集⑦,一般具有两个基本特点:(1)主动的自我改变是核心;(2)由跨越个人成长领域的一般技能组成。围绕上述概念和特点,学术界对其结构与影响效应进行了探讨。 个人成长主动性的结构经历了从单维到四维结构的嬗变,对应量表由9个条目组成的PGIS发展为由16个条目构成的PGIS-Ⅱ。PGIS为包含认知和行为两方面的单维量表,因此研究者无法用它来评估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究竟是认知方面还是行为方面所起的作用更大。基于PGIS量表的局限性,Robitschek等对个人成长主动性的理论结构进行了创新,把认知和行为两方面分成相互联系的4个维度,由对改变的准备(readiness for change)、计划性(planfulness)、利用资源(using resources)和主动的行为(intentional behavior)组成,并据此编制了PGIS-Ⅱ量表⑧。经检验,PGIS-Ⅱ量表在土耳其⑨、中国⑩、美国(11)和波兰(12)等成人样本中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 已有研究运用PGIS-Ⅱ量表考察了个人成长主动性对心理与行为适应的影响。结果显示,个人成长主动性对大学生幸福感和职业认同发展(13)、学习投入(14)有正向预测效应,对种族屠杀中幸存者的功能性损伤(15)、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16)及成人赌博行为(17)有负向预测效应。究其原因,个人成长主动性较高的个体更有可能利用和创造机会来促进个人的积极成长、能更好地适应不同的情境,并且会寻求恰当的解决方法来处理面临的困境。可见,个人成长主动性是促进个体积极发展的重要内部因素,个人成长主动性水平越高,个体心理与行为适应状况越好。 个人成长主动性的理论观点为探讨我国留守儿童的发展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由于留守儿童的生存环境有一定特殊性,且已有量表(PGIS-Ⅱ)的适用对象为成年人,故相关成果不宜直接套用于留守儿童。鉴于此,本文将西方个人成长主动性理论与我国留守儿童成长实际结合起来,将“留守困境下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有意识地、主动地提升和完善自我的倾向”定义为“留守儿童个人成长主动性”;在此基础上,基于扎根理论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系统地揭示出留守儿童个人成长主动性的结构及其影响,以期为量表开发及相关学理研究奠定基础,进而为留守儿童的教育干预提供依据。 二、研究方法 质性研究是当代社会科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相较于量化研究,质性研究更适合于对陌生领域的探索,以发现问题并提出新的视角;同时,质性研究重视对小样本进行个案调查,从微观层面进行细致描述,更有利于深入了解事物的复杂性(18)。鉴于目前对留守儿童个人成长主动性的结构和影响尚不清楚,故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两种质性研究方法进行探讨。 (一)研究对象 包含访谈被试和开放式问卷调查被试两部分。根据国发[2016]13号文件对留守儿童的定义和本文中留守儿童个人成长主动性的概念,借鉴以往研究关于“适应良好”的取样标准(19)并遵循“自愿参加”原则,采用问卷法对各乡村中学推荐的儿童进行目的性抽样,选取个人成长主动性高、心理与行为适应良好的留守儿童共87名。其中,访谈被试为23名留守儿童及其21位监护人、18名教师,开放式问卷调查被试为64名留守儿童。入选样本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年龄小于16周岁;(2)来自完整家庭;(3)父母双方均在外打工;(4)在 Robitschek等编制(20)、Yang等修订(21)的PGIS-Ⅱ量表中文版上得分≥3.5;(5)CES-D抑郁量表得分<2.00;(6)在Huebner编制(22)的学生总体生活满意度量表上得分≥3.00;(7)最近1次考试成绩位列班级前1/3;(8)对同学关系、在校表现、家庭表现以及与实际监护人关系的自我评价均为良好以上;(9)自愿参与。87名留守儿童中,男生37名、女生50名,年龄12~16岁,留守时间2~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