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281(2018)04-0062-10 公共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的成长只有不到20年的历史。对于一门学科的成长来说,这只能说是刚刚起步。为了使公共管理学的发展能够走在一条健康的道路上,为了使其更多地助益于中国的社会治理及其变革,同时也出于对整个世界遭遇全球化、后工业化挑战时所谋求的社会治理变革作出贡献,我们需要对这个学科范围中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反思,需要对这个学科在中国社会治理变革中已经发挥的作用作出评价,需要对公共管理学科与相邻学科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需要对公共管理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所应承担的科学使命提出一些预测性的意见。最为重要的是,公共管理学科在中国社会治理实践中发挥作用的途径是否需要优化,我们能否从中国社会治理的实践出发作出自己的理论建树,能否根据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的要求自觉地进行学科规划、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通过研究作出回答。回顾公共管理学在中国的建构过程,梳理这门新兴学科与相邻学科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正确认识公共管理学与时代现实之间的关系,可以提高我们对这门学科建构的自觉性。 一、公共管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 近代以来,社会发展的基调表现为社会分化,一部工业社会的发展史也就是社会分化的历史。整个社会分化成了不同的领域,其中,科学也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就科学自身的发展来看,其同样处在分化过程中,每一门新学科的出现都意味着科学分化出了一项新成果。今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诸多学科,无论是在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的类别中,都存在着数不尽数的学科。进入21世纪,我们又拥有了一门新学科——公共管理学。即使我们并未刻意地强调公共管理学是一门学科,但在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中,我们已经确定无疑地将公共管理学默认为一门学科。显然,公共管理学这门学科的出现是合乎工业社会的发展逻辑的,也就是说,它是在科学持续分化的过程中新近生成的一门学科。这一点应当说不是一个需要质疑的问题。但是,在近代以来形成的形而上学的思维逻辑中,几乎每一门学科都会对自身发出追问,会对自身是否构成了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作出探讨并形成结论。所以,我们也需要对公共管理学是否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这个问题作出回答。 定义一门学科可能有多种路径和方法,也会有多种标准。我们认为,定义一门学科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一门学科得以成立至少应当有一个完整的概念群落,概念之间的关系应当是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排列起来的,概念的展开应当呈现出层级化,即可以将概念分成多个层级,并使概念排列起来后所构成的体系具有秩序,从而以知识的形式出现。或者说,概念之间有着一定的逻辑结构,种属分明。同时,每一个概念的使用又都能够得到相邻概念的支持,对一个概念的定义也可以在种加属差的路径中得以完成。 第二,一门学科应当拥有自己的问题阈,即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研究对象,而且问题阈是依层次展开的,在每一个层次上都有着既相互关联又有所区别的若干个问题阈。问题阈也像概念群落一样呈现出树状结构。 第三,一门学科还应当有多种理论,即拥有若干个相互竞争的理论。这些理论使用共识性的概念、建立在共同的知识基础之上,但由于其使用的方法和对问题观察的角度和深度不同而成为不同的理论,而且,这些理论在论辩中能够推动知识的增长。这些理论在作用于实践的时候,也可以达成折衷方案。就学科与理论的关系而言,如果没有多种相互竞争的理论,也就意味着一个学科并未确立起来。 第四,在工具的层面上,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应当拥有属于自己学科的方法。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学科未能发明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方法的话,那么,在借用了其他学科方法的过程中,也应整合出具有自身学科特征的方法。当然,这种属于本学科的方法是主导性的,在更为具体的研究方法方面并不排斥来自于其他学科的方法。而且,这门学科的主导性的方法能够包容那些来自于其他学科的具体研究方法。 从上述这四个方面来看,在今天,如果我们说公共管理学已经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的话,或许依然较为勉强,甚至可以说是存疑的。但是,如果我们并不是把公共管理学作为一门成熟的学科来看待,而是把它作为正在成长中的学科,或者把它作为一门亟需建立的学科对待,那么,就可以忽略上述四个标准。那样的话,我们只需要一个标准,就是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既有的社会科学中的各门学科能否满足社会治理的现实要求?如果不能作出肯定回答的话,也就意味着需要一门新的学科来研究和回答社会治理中的诸多新的问题。[1] 在社会治理的现实中确实存在着一些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以及公共行政学等学科共有的盲区,需要有一门新的学科来加以填补。20世纪初,公共行政学之所以能够从政治学中脱胎出来,就是因为行政的管理化而出现了一个政治学的盲区,需要通过公共行政学科的建立来解决政治学无法回答的问题。现在,公共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出现,也是因为出现了一些在传统的成熟学科框架中无法回答的新问题。或者说,基于传统的成熟学科,已经不能对这些新问题作出令人满意的回答。在此意义上,我们认为,公共管理学是一门正在成长中的学科,它根植于社会治理现实的要求,因而,不能够满足上述所列的用来衡量一门成熟学科的标准。但是,用来衡量一门成熟学科的标准却是公共管理这门学科发展的方向,需要我们自觉地按照那些标准的要求去建构这门学科。只有在这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公共管理学科才可以说是一门拥有了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学科。否则,学者们的研究工作就会遇到缺少学科话语的问题,也无法在学科之林获得本应属于自己的话语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