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能驱动式高效物理“学堂”的探索与实践

作 者:

作者简介:
周中森,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江苏 连云港 222006)。

原文出处:
物理教师:教学研究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36
分类名称:中学物理教与学
复印期号:2011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所谓本能,简单的理解就是“原始的能力”。人一生下来就知道吃和睡,这是人的生理本能。同样人一生下来就有对外部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有在众人面前展示自我的欲望,即人人都有“求知欲”和“展示欲”,这是人的“心理本能”。孩子的本能是喜欢学习的,孩子最初的学习动力、学习方法都来源于本能。部分孩子之所以后来不爱学习,主要是由于教师对他们的“心理本能”还不够了解、不够尊重,甚至采取了违反本能特点的错误行为导致的。我们教育的任务就是利用孩子的本能让孩子自己去再利用、再延伸自己的本能,使学生的“求知欲”和“展示欲”能不断地迸发出来,成为学习的内驱力。华南师大郭思乐教授说:“生本教育要把‘牵牛上树’变成‘驱牛向草’——牛都喜爱草,自然会向草奔去,这时,鞭子的作用就大大减少了。说到教育,就是让学生喜爱学习的天性发挥出来,享受学习。”

      传统的课堂教学突出以教为主线,教师既是“编剧”、“导演”,又是“主演”,学生是“听众”和“观众”,课堂变成了“教堂”。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布置学生练,学习方式单一,致使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要构建新课程背景下高效的物理课堂,就必须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变“教堂”为“学堂”。

      如何才能真正实现“教堂”向“学堂”的转变呢?经过长期的案例分析和理论探究,笔者认为主要从“教师观念的转变”和“学生内因的驱动”两方面进行思考和研究。

      一、教师要彻底转变观念,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日本学者佐藤正夫在《教学原理》中认为,“惟有当学生独立思考,展开活动,积极地钻研教材内容时,即惟有学生成为自我活动的主体时,真正的学习过程才能形成,从而学生才能掌握教材的内容。”虽然多年来一直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特别是课改实施以来,更是强调师生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为什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一直没有真正得到落实呢,主要原因就是教师的观念没有真正转变,始终认为学生是被教会的,离开教师学生就不学、不会学、学不会。实际我们错了,学生是内因,学生的本能是爱学习的,学生是能学会的,我们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要大胆放手,把课堂更多的还给学生。

      1.教师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过于“负责”

      领导对某位教师会有这样的评价:这位老师业务水平一般,但工作态度认真,成绩还不错。现在看来,对这样的教师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工作态度认真”可以弥补水平的不足,但工作“过于负责”的教师如果靠加班加点、靠“题海战”,以教代学,以练代学,以加重学生负担为代价来提高成绩就不可取了。就像一个妈妈过分关心孩子,大事小事都由妈妈代劳,可能孩子上小学了自己还不会系鞋带,上初中了也不敢自己吃鱼。正像在《孩子的本能学习的本能》文章中所写道的一样:“当一个‘粗心’的妈妈才能让孩子自己成长”。是的,如果本性凶猛的老虎从生下来就被关在动物园里长期圈养,食来张口,它的野外生存能力就会几乎丧失,可能一只活鸡放在它面前也不敢抓、不敢吃。我们教师要相信学生有“野外生存”能力,要给他们留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消化吸收的时间和空间。相信他们能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互教互学实现概念的建立,规律的掌握。

      2.教师要做“头羊”,让学生“敢”思考、“敢”表达

      我国有尊师重教的光荣传统,从“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就足以反映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这里的“父”字表示一种“威严”,表示一种“绝对领导”的地位,这就是通常说的“师道尊严”。我们有不少教师受这种“封建意识”的影响,长期在学生面前确实以“严父”的形象出现,师生关系变成了“父子”关系,甚至变成了“狼羊”关系。虽然这种“父子”一样的师生关系可能有利于“政令畅通”,但如果这种“绝对权力”使用不当也会带来很大的负面作用。首先,学生在老师面前缩手缩脚,思维无法放开;其次,“绝对服从”使学生不敢质疑,不敢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像一群小羊,他在老师这个“大灰狼”面前怎敢“造次”,只好服服帖帖,失去的是孩子本来应该有的灵性,培养的只能是“5分加绵羊”式的“好学生”。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彻底转变观念,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新形象,要成为“这群小羊”的“领头羊”,而不是使他们敬畏的“大灰狼”。教师要利用学生的“本能”,引领他们奔向“知识大草园”,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尽情享用知识大餐。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真学、敢说、敢问、敢“犯错误”,才能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次到学校进行教学视导时,笔者和几位同行一起到高一某班准备听一堂物理课,上课时间到了,上课的教师没有来,问学生才知道教师临时有事请假让他们上自习了。当时我问科代表:“今天你们该学习什么内容,学案发了没有?”科代表说:“该学《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一节,学案发了。”我看了他们的学案,也看了几位学生的完成情况,我感觉学生可以自己上好这节课。于是我要求科代表根据学案的问题,象教师一样“主持”这节课。开始当然有点胆怯,课堂有点沉闷,但很快学生们踊跃发言,问题的讨论很激烈。以下是这节课的片断:学生甲认为:只要向上运动就是超重,向下运动就是失重。

      学生乙回答:超重还是失重取决于加速度的方向,而不是取决于速度的方向。当加速度向上时,向上的支持力(视重)大于向下的重力,就叫超重;相反,加速度方向向下时,则为失重。

      学生丙提出:是否可以利用失重进行减肥呢?(奇思妙想)

      学生丁回答:质量m是所含物质的多少,它不随加速度向上或向下而变化,而重力G=mg中的g是一个常数,所以重力并没有随加速向上或加速向下而变化。只是由于有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悬挂物的拉力(视重)发生了变化。更不可能起到减肥的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