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425(2019)08-0001-06 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资源,保护好建设好草原不仅关乎生态文明建设,还关乎脱贫攻坚、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然而,我国草原生态保护欠账较多,草原生态系统仍很脆弱,草原生态保护形势依然严峻。目前,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仍难以满足草原生态建设的需求,需要多种市场主体共同参与到草原保护和建设中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促进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林改发[2019]14号)指出:“实施林草碳汇市场化建设工程,完善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加快发展碳汇交易。”因而,有必要在碳交易市场中开辟碳汇板块,加快探索建立草碳汇①交易市场,助力我国草原生态建设和保护。 一、建立草碳汇交易市场意义重大 (一)我国草地面积广阔,草碳汇潜力巨大 我国草地面积广阔。我国天然草原面积约为3.9亿公顷,占全球的12%,位列全球第一。草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覆盖了约2/5的陆地面积,草原面积分别是耕地、森林面积的2.9倍、1.9倍。此外,我国非草原地区还有大量的草坡、草坪、草本农作物等。草原主要分布在西藏、新疆、内蒙古、青海、甘肃等北方旱区和青藏高原区,这些地区的草原面积占全国的比重超过70%。这些地方是我国的江河源头区、生态脆弱区、边疆地区和重要生态屏障区,保护好这些地区的草原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草原是重要的碳汇载体。长期以来,有学者认为草原植物被家畜采食后又变成二氧化碳排向大气,没有稳定的生物累积量和固碳效果,是碳源而非碳汇。而实际上草原植物发达的根系可时刻与土壤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能在土壤中积累大量有机物质,同时草原因“一岁一枯荣”而产生的大量枯落物可形成厚厚的泥炭或腐质层,产生碳汇。此外,我国约1/3的草原由于坡度大、交通不便等因素不能用于放牧,可放牧的草原也有大量不可食用的牧草,由此也可形成碳汇。 我国草碳汇潜力巨大。种草、改变经营方式等途径可带来巨大碳汇。首先,种草可改变土地类型并增加固碳能力,若将荒漠化土地全部恢复成草地,每年可新增碳汇5亿~10亿吨。其次,我国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原面积仍占1/3以上,通过实施禁牧休牧、草畜平衡等方式恢复草原固碳能力,可新增碳汇约40亿~60亿吨,约为植树造林新增碳汇量的1.4倍②。第三,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草可以反复收割,其吸碳固碳能力比树强。例如,据测算,在同等条件下,5年时间,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雷学军教授发明的“速生碳汇草”固碳量是榕树的100倍,通过新技术将速生碳汇草开发成砖头等耐用产品和新材料,可以将草碳汇有效封存在人类能长期使用的物质材料中,从而新增大量碳汇[2]。 (二)有助于缓解减排压力,为排放大户开辟新的绿色发展路径 2018年我国碳排放总量较上年增长超过2%,我国实现2030年二氧化碳达峰排放承诺面临较大压力。已有的节能减排、碳排放权交易等措施不能完全实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目的。与此同时,过去十年多来我国植树造林工作已覆盖绝大多数荒山荒地,新增森林碳汇潜力有限。草原具有很强的吸碳固碳能力,草原保护和生态修复、非草原地区种草等可新增巨额碳汇,从而有效缓解我国碳减排压力。 草碳汇交易可为排放大户降低绿色发展成本。2015年,中国在巴黎大会上承诺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国际碳减排承诺给火电、煤炭、钢铁等碳排放大户带来了一定的减排压力。升级改造、碳捕捉等减碳措施的每吨固碳成本高达上千元,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成本。而碳汇交易给碳排放大户提供了更低成本的完成减排任务的路径和方式。草原固碳成本约为200元/吨,森林固碳成本约为450元/吨。碳排放大户通过种草或购买草碳汇的减碳成本不足工业减排措施的五分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3]。因此,加快探索草碳汇交易将为碳减排开辟一条新路。 (三)有助于加快草原生态建设,为种草护草主体提供新的动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草原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中具有重要作用。草原是黄河、长江等重要江河的发源地,长江水量的30%和黄河水量的80%直接源自草原。同时,草原是重要的动植物物种资源库,分布着数千种植物和上万种动物。然而,我国草原生态保护欠账最多,总体恶化局面尚未根本扭转。 草原是我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重要短板。一方面,我国草原多位于青藏高原等江河源头区,这些地区人迹罕至,生态环境脆弱,保护难度较高,资金需求较大。另一方面,过度放牧、开矿等行为导致大量优质草原消失,很多草原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石漠化等现象,草原生态功能严重下降。草原逐渐成为我国沙尘暴的主要源头,其植被覆盖度的高低直接关系沙尘暴的强度和大气环境质量。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草原生态建设的投入力度,但这方面的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资金缺口巨大。以内蒙古为例,每年草原生态建设实际投入总金额约为8亿元,但资金需求约为50亿元,资金缺口巨大[4]。 草碳汇交易可为种草护草主体带来收益,提高其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的积极性。只有为种草护草者开辟更多融资渠道,才能实现草原的可持续发展,而草碳汇交易是重要的融资渠道。按目前碳市场价格,种草护草者可通过碳汇交易获益150元/公顷,约为生态补偿标准的1.5倍,并且随着碳价的提高,草碳汇交易的经济效益将进一步增加。当牧民看到通过草碳汇交易可换取财富时,就会更积极地投入到草原保护和建设中。草碳汇交易,一方面可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可解决部分农牧民的就业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