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号:G270 随着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各层面开始逐步展开一系列数字化重组工程,应用于档案学领域的突破性技术也不断涌现。科学与人文的交融掀起一场档案学理论研究与档案工作实践的深刻变革,一个全新的跨学科研究领域——计算档案学应运而生。 计算档案学,即将“计算思维”与“档案思维”相融合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是对传统档案学的超越,“整合了计算和档案理论、方法和资源,既支持可靠和真实地创建与保存记录或档案,又解决了大规模记录或档案的处理、分析、存储和获取”[1],旨在以更高效率、更细粒度、更高生产力,支持档案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当前,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外;反观我国的研究现状,以“计算档案学”为关键词在中文期刊数据库进行检索,目前仅检索到一篇相关文献,在各类新闻报道中也较少发现有我国大陆学者参与国际计算档案学的专题研讨会。 鉴此,文章在分析我国计算档案学酝酿产生的应然性基础上,考察我国计算档案学发展的茫然,探索该领域在我国发展的潜在危机,从使然性审视的角度出发,以话语自觉、档案自觉、学术自觉三个维度思考我国计算档案学的发展进路,以期提出开展我国计算档案学相关研究和工作的针对性意见。 1 应然性分析:我国计算档案学的酝酿 当今时代属于数据、信息与知识爆炸的时代,在科学和技术的驱动下,数据科学成了学科研究的“新大陆”,档案学领域获得了珍贵的“数据财富”,关于档案数据治理、档案信息的开发与利用等相关课题的研究日益丰富,档案工作实践也不断革新,而与之相对应的技术和研究范式亟须一个集合体来对此进行统筹与规划,因此,我国计算档案学的产生具有应然性。当前,我国计算档案学仍处于酝酿阶段,在一定的外部因素作用、内部动力推动以及基础保障支撑下,我国计算档案学时代即将来临。 1.1 我国计算档案学萌生发展的外部动因 国外关于计算档案学如火如荼的讨论是催生我国计算档案学的外部动因。2015年,计算档案学的概念被初步提出[2];2016年4月,在“发现新知识:大数据时代的档案记录”研讨会上,计算档案学正式宣告诞生[3];随后,IEEE大数据国际会议上相继召开了三届CAS研讨会,逐步明晰了计算档案学的定义、立场与内涵;2019年6月20日至21日,英国国家档案馆举办计算档案学研讨会,与会者以分组讨论的形式,探讨如何以数字方式收集数据,以用于大规模的计算研究之中[4];2020年1月20日,在艾伦图灵研究所举行的计算档案学研讨会上,来自不同学科和背景的专家共同探索和讨论为什么以及如何更好地将计算思维融入档案理论和实践[5]。 近年来,国外关于计算档案学的探索也得到了国内部分学者的重视,相关内容被引入,推动了我国计算档案学的发展,如傅天珍、郑江平在《计算档案学的兴起、探索与启示》[6]一文中就对国外计算档案学的研究动态进行了详尽梳理,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创新性观点。 1.2 我国计算档案学萌生发展的内在动力 《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档案资源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利用网络化;创新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加快与信息社会融合,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持续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积极响应数字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档案工作深度融合”。[7]伴随着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增多,我国档案学研究已经不能仅依靠档案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推进,而是需要融入计算理论、原理和方法的更为综合的档案理论来做支撑。在数字档案时代下,这两个领域注定“相依相伴”:离开计算机科学的档案学缺乏理解和有效管理数字档案所必需的知识;与此同时,离开档案科学的计算机科学亦缺乏产生持久可靠的记忆和证据所需的知识——因此,需要将这两种学科结合成新的跨学科专业,即计算档案学。计算档案学以数据科学为技术基础,架起了连接“计算”与“档案学研究”的桥梁,为解决档案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了新的工具。由此可见,计算档案学是顺应数据科学延展趋势、响应我国档案学研究需求的必然产物,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也将进一步推动我国计算档案学的发展进程。 1.3 我国计算档案学萌生发展的基础保障 在理论研究方面,计算科学的发展为我国计算档案学理论的研究提供了借鉴,如近年来,“计算社会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在全球范围内激增,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多次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研究》(Social Science Research)等国内外权威刊物之中。在实践尝试方面,国内外计算档案学项目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如台湾原住民项目[8],项目组成员在2013—2017年当代人口普查和户籍数据集的基础上,构建台湾原住民开放研究数据库,利用记录链接、地理编码和高性能内存计算技术,对台湾原住民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在技术支撑方面,近年来我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飞速发展,社会应用日益普遍,为计算档案学的研究提供了技术可能,同时,日益完整的计算生态体系亦在一定程度上为计算档案学的应用开拓了方向。信息技术的快速迭代与应用的正式落地可以确保计算档案学研究的深度和进程,尤其在档案数据的收集、保管、利用方面将大有作为。伴随以上三方面研究的进一步推进,我国计算档案学萌生进一步发展的保障将更为充分,根基亦更为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