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初创于美国,发展于日本,目前覆盖四大洲20多个国家。1974年,日本第一家7-11便利店在东京都江东区开门营业,此后快速扩张,短短两年时间便开了100家门店。 与此同时,美国南方公司却因为经营不善陷入窘境。2005年,7-11日本公司入股美国南方公司,将其变成自己的控股子公司,并凭借着远超母公司伊藤洋华堂、崇光·西武百货的业绩,与后两者联合成立柒和伊控股公司。 1.加盟模式,密集布局达到规模效应 具有较强市场倍增力的日系便利店公司大多采用加盟连锁经营模式。7-11的加盟模式主要有A类和C类。A类加盟(又称特许加盟)是指加盟商拥有自有物业,7-11支持原有店铺的改造;C类加盟(又称委托加盟)是指加盟商没有自己的物业,由7-11负责提供合适的选址。此外,7-11还有一部分非加盟类直营店,由总部直接管理。 7-11主要采取特许经营模式,是指企业以特许权模式向市场扩张,以规范化的管理方式、独具特色的经营技术以及已经名牌化的品牌,通过转让和受让占领市场。 特许经营模式让7-11实现了密集布局战略,不仅有利于提高店铺在区域内的知名度,还可以提高总部对加盟店服务质量的管理,同时使店铺实现小批量进货,提高总部的配送效益。 截至2017年3月,日本共有19423家7-11门店,远超罗森和全家。7-11平均每年新开店1600家左右,呈逐渐上升趋势,罗森平均每年新开店1100家,全家平均每年新开店900家。 2.高效供应链=特色物流+高科技信息系统 典型的7-11便利店非常小,场地面积平均仅有100平方米左右,通常不设储存场所,但提供的日常生活用品高达3000多种,因此需要高频配送和高效物流模式。 7-11的配送堪称行业的标杆,公司先后经历了“单个批发商阶段”“集约化配送阶段”以及“共同配送”三个阶段。 早期日本的7-11便利店都有自己特定的批发商,每个批发商也只代理一家生产商,这个阶段为“单个批发商阶段”。 随着7-11的快速发展,这种分散化的配送方式不能满足其发展的需要。7-11与批发商及生产商商议,在特定区域由一家供应商统一配送同类产品,集中向7-11配送,这种方式就被称为“集约化配送”。这种配送方式减少了配送环节,节省了大量的物流成本。 目前,7-11用的配送方式被称为“共同配送”。这种方式和“集约化配送”最大的区别就是由自己的配送中心取代了特定供应商,由不同区域的配送中心统一进货、统一配送。 配送中心与7-11店面及不同的供应商相连,及时了解店面的库存情况及销售情况,以便及时向供应商进货。为了保持食品的新鲜和供货的及时性,在“共同配置中心”系统中,7-11细分了不同品类、不同频率以及不同时段的配送。比如,不同的食品会采用不同的冷藏方式和方法配送。 高科技的信息系统也是7-11重要的成功秘诀。早在1978年,7-11就开始建设信息系统,此后历经五次信息系统的再建过程。 通过其发达的信息系统,借助于卫星通信,7-11可以对商品的订货情况进行细分,对店铺给予积极的指导,而且能分时段对商品进行管理,真正做到了单品管理。 7-11独具特色的“共同配送”模式以及经历多次变革的信息系统,共同构成了其高效的供应链体系,成功削减了相当于商品原价10%的物流费用。 由于高效、精细化的物流模式,7-11的营业利润以及毛利在业内遥遥领先。2017财年,其营业利润为2435亿日元,是罗森的三倍、全家的四倍。 3.差异化经营、自有品牌开发 便利店主营的商品主要分为加工食品、快餐类、日配食品以及非食品。根据2017财年便利店商品销售结构调查发现,7-11、罗森和全家三大便利店对商品的着重点不同。7-11售卖快餐比例为30%,大于罗森的25%以及全家的6%。而快餐鲜食正是便利店中毛利最高的产品品类。7-11还开发自有品牌,利用集团公司实现规模经济效应。 2007年5月,7-11推出自有品牌Seven Premium。Seven Premium的显著特征是:质量与其他品牌相当或者更好,价格更低,给公司创造的毛利更高。之后,7-11还推出定位更高的自有品牌Seven Gold以及Seven Lifestyle。 从2013年1月起,7-11开始销售SEVEN咖啡,并在9月完成产品在所有门店的进驻工作。他以“更充裕、优质的时间”为理念,使用独家的自助式专用机器为顾客提供优质咖啡。 4.便民服务,扩展业务 7-11的官网上写着:“7-11是便利的商店”。便利店并不只是售卖商品的店铺,更是为了让顾客生活上得到便利。7-11利用店铺网络之便,扩展八大项24小时便民服务。 比如,许多顾客在接受问卷调查时提出“希望能在便利店里增设ATM”,7-11便在2001年设立“IY BANK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即SEVEN银行)”,这并非外界所强烈质疑的“便利店进军银行业”,而是意在让7-11便利店获得安装ATM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