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4日上午9点,一场云上市直播在上交所官网开幕,武汉企业良品铺子创始人兼董事长杨红春在直播中郑重宣布:良品铺子正式登陆A股市场。这场特殊的上市仪式,无疑给新冠疫情笼罩下的中国商界打了一剂强心针。 消息一经发布,即有媒体人撰稿分析良品铺子能在危机中上市,究竟做对了什么。结论之一就是持续推进数智化转型。(参见下页“良品铺子业绩数据”)

受疫情影响,很多零售企业业绩下滑,而这家武汉企业却逆势增长…… 不久后发布的良品铺子2020年一季报也印证了这一观点。季报显示,良品铺子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线上渠道收入同比增长25%,线上销售占比由2019年一季度的45%增加至55%。同时,良品铺子积极推行外卖、拼团、社区团购等“门店+”业务,外卖销售占比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18%。 初探数智化 良品铺子的数智化可以追溯到2008年。当时,成立不到2年的良品铺子刚开到100家门店,杨红春便一次性拿出全部利润1000万元,上线了门店信息化管理系统。信息技术中心负责人朱淑祥正是在那一年加入良品铺子,刚好经历了信息化建设的全过程。 “我刚来的时候,良品铺子门店的条件还不如现在街边的小店。”尽管已是十多年前的往事,朱淑祥仍记忆犹新,“进货、卖货都是靠手工称分量,然后人工算账、收钱。”那时候,良品铺子已经开发了上百个单品,门店的进销存完全靠人工管理,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出于最原始也是最基本的目的——把钱和货管清楚,良品铺子开始了信息系统建设:2008年6月上线门店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所有门店在商品、价格、订单上的统一管理。2009年,门店增长到300家时,上线了仓库信息化管理系统,保证门店补货订单在仓库停留时间不超过4小时。2011年,为了提升内部运营效率,实现精细化管理,良品铺子搭建了整个供应链信息化体系,升级ERP系统。 2014年,良品铺子投入5000万元与SAP、IBM合作,启动整体的信息化建设。此后不到2年时间,良品铺子的全渠道平台就基本完成,打通前、中、后端,整合了线上、线下的所有交易数据和顾客数据,各渠道从以前割裂的状态,变成了一个信息互通的有机整体。 “过去,很多决策还是依赖人,上什么新品,这个店能不能开,开完之后是亏损还是大卖,等等,主要是依赖人的经验做判断。”良品铺子副总裁周世雄说,“良品铺子有上百个渠道,2400家门店,8000多万会员,上千个SKU,产品上新的速度还非常快,靠人做决策给我们带来的挑战非常大。”(参见“良品铺子对零售变革趋势的理解”) 基于前期在数字化上的布局与实践,良品铺子顺理成章地从数字化过渡到了数智化转型的阶段,与阿里巴巴的合作也越来越深入了。

基础设施云化 自2014年与IBM合作后,良品铺子采用的是自建或租用机房的方式,虽然系统上线了,但成本投入比较大,并且运维难度也很高,需要一支专门的技术团队,负责服务器的上下架、网络、安全、虚拟化、灾备等工作。 当时,良品铺子正处在高速发展期,业务活动越来越多,营销推广也越来越频繁,这样的境况对IT方面的挑战非常大。据周世雄回忆,为了应对双11这样的大促活动,良品铺子通常要提前3个月租用或采买高性能服务器,“因为涉及到货周期、安装调试、联网等问题,而活动结束之后,这些硬件成本对我们来讲也是一种浪费”。 不仅如此,黑客攻击以及一些物理上的危机事件,也是良品铺子需要时刻提防的。此前就遇到过机房周边施工把电缆挖断、机房温度过高导致业务停摆半天、公司重大公关活动时官网被攻击而打不开等情况,造成的影响不小。 2015年起,良品铺子就开始有计划地将业务慢慢迁到阿里云上。“特别是偏向C端消费者的营销类应用,比如外卖商城、自建的良品铺子App等,都已经上了阿里云。”周世雄介绍说,“良品铺子的整个业务系统,尤其是前台和中台,都已经规划了整体的上云计划,将按步骤实施推进。” 从良品铺子的角度来理解,“云”相当于弹性的算力,能够在波峰和波谷时根据需求自由匹配,这就给零售企业的运营提供了弹性的空间,尤其是在6·18、双11这样的大促节点,并且也更为安全,免去了对于黑客攻击这类突发事件的担忧。 此外,业务系统逐步上云之后,也极大解放了良品铺子现有IT团队的生产力。“系统运维这类基础的工作尽可能通过公共资源解决,团队就可以腾出人力和精力做更多为业务部门数智化赋能的工作。”周世雄说。 触点数字化 良品铺子自成立起就十分重视数据,并且规定了一条原则,坚决不进驻无法形成数据回路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