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加强就业能力培养,已成为了社会各界空前关注的问题,也是事关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突出问题。各高校在积极采取措施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同时,应注重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业信心以及专业素养,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尤其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需要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从而满足市场对于人才的渴求。 就业能力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独立意识以及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就业能力以及创业能力的培养十分必要。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为了应对市场的严峻考验,学校要积极地进行改革,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使其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 学生的就业能力包括:学历、经验、独立承担工作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挑战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素质对于学生迅速进入业务状态,提升个人绩效至关重要。因此,学生应结合其专业知识、实践经历以及自身兴趣和特长选择良好的就业方向,为毕业后顺利找到合适的工作做好准备。 这是一个全民创新的时代,大学生也要有勇敢尝试的精神,根据其自身专业和技能优势合理选择职业方向并坚持下去。 积极、热情的心态,饱满的自信心,扎实的专业技能和敏锐的创新意识,这些综合素质,都有助于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如今的大学生处在一个思想不断开放、有机会尝试各种新鲜事物的环境中,打破传统思想观念的限制,选择优质就业岗位或者创造出新的工作模式,这应该是多数学生都应去尝试的。当学生明确其就业方向之后,则需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工作的方法并完善自我,明确其就业的目标和方向,从而逐步适应整个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 就业能力的评估指标 在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下,人才竞争日益激烈。根据调查显示,用人单位选择毕业生时,不仅注重考察学生适应工作、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尤为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道德素质等综合条件。 因此,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要求应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专业技能。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是首要任务,大学生只有在掌握专业知识和基本功的基础上才能向更高层次发展,进而提升实践能力。从当前各工作岗位的用人招聘情况可以看出,了解学生的专业背景以及知识掌握程度是岗位的基本要求。在校期间,学生需要了解基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校实践和兼职活动表现也是用人单位考察的重要项目。在了解学生潜在能力的基础上,即使其缺乏工作经验,也可以通过实践能力对学生进行评估,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发展的潜力。 第二,综合素质。在学生就业能力中,综合素质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学生的适应能力、团队精神、创新精神。一是学生的适应能力,作为学生需要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适应复杂的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即使学生对其所在领域的环境不熟悉,也可以不断地坚持和调整,主动融入环境中,而非一味地抱怨。因此,作为学生需要了解,只有积极适应相应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才能在日后有所作为。二是团队意识。在工作岗位中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具有良好的合作能力,才能够依靠团队的力量取得更大的成功。三是勇于创新的精神。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学改革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核心培养内容,在学校开展的科技创新活动中,学生的就业意识和动手能力可以得到了全方位的培养。 第三,道德素质。创新创业教育中,保持学生的良好道德素养,要求其能够关心集体并乐于奉献,也是很重要的培养内容。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不同人员来自于不同的地域,个人的习性以及爱好都存在着较大区别,只有学生注重个人的道德素质、集体观念培养,才能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学会理解、包容他人,发展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中并保持自身优势。同时,培养学生踏实肯干、诚实守信的品质也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的学生才能够在工作岗位中主动承担责任。学生完成学业之后,需要走向社会,而在社会活动中保持诚信的美德,可以获得更多合作机会以及他人的帮助,这是促进学生成功的重要前提。除此之外,学生要积极主动地承担工作,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以及综合能力是创业能力培养中的必修内容。 改善就业能力培养机制 第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转变就业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领学生转变就业理念是教育的内在要求。在针对学生就业能力进行强化培养时,需要加大创新理念的传播,让学生重视创新、追求创新。 学校在日常课程安排和教育安排中,应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创业技能提供机会,让学生打破对于事物的传统认知,积极投入到实践中去,让其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升,这对于引领学生的就业观转变是非常重要的。 创业教育和普通的就业培训存在着较大区别,将其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非常有利的。当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尚不成熟,由学校来发挥创新创业引导作用,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是理性而务实的选择。 第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突出就业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