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不断涌现,技术进步加速,技术创新对产业中领先者位势更迭的影响让管理实践界密切关注。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开启的电子信息产业革命从深度和广度持续推进,随着移动互联网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的涌现,第二次机器革命或第六次技术与产业革命的呼声日益高涨。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众多领域的技术突破和应用快速进步。苹果、谷歌、脸书、亚马逊、微软、阿里、腾讯、特斯拉等科技型公司的市值飙升,柯达、诺基亚手机、摩托罗拉等公司从产业龙头位置陨落。产业领先者的位势更迭之中,颠覆性创新的身影若隐若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进步、新冠疫情、逆全球化思维等剧变叠加,波澜壮阔的产业变革并不遥远,拥抱变化者可以从中发现利用颠覆性创新快速成长为产业领导者的机会。本文将阐述颠覆性创新的起源和发展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揭示颠覆性创新的领先市场,最后提出我国企业颠覆性创新的领先市场战略。 颠覆性创新的起源 颠覆性创新的源头是革命性的技术变革,产业内原领先企业者相对位势下降甚至被颠覆、或者整个产业被新产业颠覆是潜在后果。简言之,颠覆性创新起源于技术变化,终结于产业位势变化。 颠覆性创新中技术变化的一种形式是产品或工艺技术的代际更替,这种代际更替能给后来者带来赶超机会,从而改变产业内的企业位势。在半导体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领域,日本公司从1970年代开始进入,从64K这一代切入,在256K这一代产品超过了美国公司。1982年,美国刚刚研制出256K DRAM内存,而日本富士通、日立的256K DRAM已经批量上市。日本厂商的低价、优质和大批量量产,让美国企业纷纷亏损,退出其原来领先的DRAM市场,日本厂商成为DRAM领域的领先者。因之对产品代际更替节奏的把握,日本厂商以创新完成了对DRAM产业的颠覆。仅仅10年之后,1992年,韩国三星率先推出全球第一个64M DRAM,并于当年超越日本NEC,成为全球最大的DRAM制造商,韩国三星把握了产品代际更替的主动权,成功完成对DRAM产业的颠覆。作为NAND闪存领域的新进入者,相继在32层3D NAND、64层3D NAND落后于产业领先者三星之后,我国企业长江存储做出了战略抉择:制造上,跳过32层,直接量产64层;设计上,跳过96层,直接设计128层。如果能够成功取得128层这一代产品的领先,长江存储进入NAND产业领先者行列,甚至成为颠覆者,都可以期待。半导体工艺技术的换代同样给后进者带来机会,2010年左右,三星从28nm跳过22nm、16nm,直奔14nm,实现了跟领先者台积电平起平坐的目标。目前正在实施跨代追赶的中芯国际,2019年,已经实现了从28nm到14nmFinFET技术的跨越,产业位势的提升值得期待。 产品或工艺技术代际更替的变化发生在同一技术范式之中。颠覆性创新中技术变化的另一种形式是技术范式的变化,这种变化将带来原有技术性能10倍速提升、或者提供全新的技术性能。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了晶体管,索尼创始人之一盛田昭夫得知,购买了该技术专利,索尼发明了晶体管收音机,不仅打开了日本市场,也占据了美国市场,实现了对电子管收音机产业的颠覆,索尼也借此走向全球领先消费电子企业之路。数码相机的崛起,颠覆了胶片照相机产业,原领先企业柯达没落。以苹果公司为代表的智能手机企业的崛起,颠覆了全球手机产业的领先者诺基亚。技术范式变化的颠覆性创新,常常从产业外部发起,让在位者在自觉管理优良的情况下跌倒,措手不及。 颠覆性创新的发展路径 颠覆性创新起源于对技术突破的追求,重金投入、技术突破、配套重构、市场确立,之后进入持续投入、持续技术突破、配套完善、市场地位持续的良性循环。 重金投入是颠覆性创新的第一步,是颠覆性创新发展路径中难度最大的一步。难点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筹集资金;另一方面是面对最大的不确定性。颠覆性创新需要投入的资金,相对于创新主体所拥有的资源来说,都会占一个相当大的比例,或者是全部资金,甚至还不够,需要向外寻求资金支持。不论是赶在产业领先者之前开发超前的下一代技术、还是在产业之外追求新技术范式,创新企业通常都难以拥有足够的自有资金来完成颠覆性创新。创新企业需要寻找外部资金。外部资金的提供者不只是拥有资金,还要拥有对颠覆性创新的信念,以及对创新企业的高度信任。找到这种匹配是创新企业需要迎接的挑战。如果这种信念不稀缺,特别是对新技术范式形成热潮时,热钱滚滚而来,这是创新企业的幸运,远有运河投资热,近有互联网投资热、甚至最近的移动互联网和O2O投资热。通常来说,这种热潮不多见,更常见的是颠覆性创新企业需要找到志同道合的资金拥有者,这种寻找中会有对颠覆性创新的不解、误解、甚至误杀,创新企业需要坚信、坚持和坚韧,还需要有天时地利的运气。此时,颠覆性创新面对的不确定性最高,创新可能会止于资金不足、技术失败、配套不足和市场不接受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因素,每个因素失败的可能性都很高,而只有都成功,颠覆性才能成功,小概率事件的串联,最终成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类似于NPV等定量财务评价在此时不仅没有用武之地,而且还有可能成为扼杀颠覆性创新的帮凶。面对这种高度不确定性,创新者对模糊性的容忍成了必需品。创新者对未来趋势的把握,甚至可以解读为先知先觉,或者从事后来评价就是直觉的一贯正确。创新者需要对颠覆性创新的强烈信念,甚至是信仰,而且需要把这种信念影响到所有的参与者和利益相关者。从财务回报的角度来看,外部资金拥有者和创新企业都要把这种信念转化为对拥有相当长静默期的容忍,看重未来的高收益,而不是短期回报。如果能够借助股市IPO等多种金融工具,营造投资者之间相互接力的局面,可以缓解静默期的焦虑。创新企业要有迎接成功的信心,但同时也要有承受失败的勇气,甚至是一些对策。摩托罗拉发起的铱星通讯,就很好地利用了一些金融工具,尽量减少创新失败带来的财务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