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份《某企业CEO骂HRD及HRD的反驳》的邮件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双方互怼,已彻底决裂。 例如:“‘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句话,早已不是这个时代对于一个人价值判断的标准了”怼“‘我太南了’这句话,早已不是对一个企业经营者价值判断的标准了”、“你们HR不是员工的心灵伙伴吗?为什么在你的报告里没有这些内容?收起你那一套官僚习气吧”怼“HR的角色是专家、顾问、教练、引导者和帮手。你,CEO,才是一个企业最大的HR负责人!我不可能替你‘管人’,否则我就是CEO了”、“你所提交报告,洋洋洒洒近百页,结构工整,图文并茂……难道你和你的团队就只会算工资管考勤,然后用无数所谓的专业工具去工作吗?你到底有没有想过公司的处境?你到底有没有真心的去面对疫情挑战”怼“我作为人力资源方面的专家,用数字、图表、雷达图、法规给您提供了决策依据,提供了专业意见,作为HRD我做了我应该做的工作。可您又做了什么呢”、“难道HRD真的就是你职业生涯尽头吗?”怼“您呢?这家公司会不会是您职业生涯的尽头呢”…… 这里不想陷入谁是谁非的争论。在面对重重挑战的重压之下,企业各部门各层级的活动已脱离正常秩序,情绪多于理智、冲动多于淡定、盲目多于清醒、应急多于谋划、争吵多于协同的现象可能会越来越普遍,也并非仅限于HR部门。这时候,如果不能基于一种整体的、动态的、本质的系统思考角度做冷静分析,单纯就事论事或评价个人长短,只能激化企业内部矛盾,使局面变得不可收拾。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实这些年“做人事的不干人事儿”的批评早就不绝于耳,这就逼迫我们必须认真思考以下问题:为何人人痛恨HRM?为何拉姆·查兰声称应“分拆人力资源部!”(《哈佛商业评论》2014)?HRM在企业中的功能和角色到底是什么?对于人的选培用留,HR部门与业务经理的权责界限在哪里?为什么HR部门忙忙碌碌,但总好像干不好自己的工作?是平时被长期忽略,出事则成为替罪羊,还是手伸得太长,才引发了其它部门的警惕和反感?HRM到底还有没有前途?如果有,出路在何方?对此,将一些感想与大家分享。 HRM的使命与挑战 随着近年来新技术革命与知识经济的兴起,企业创造价值的模式已发生根本变化。从以往主要依赖物质资源(如土地、矿藏、资金、设备),转为通过对数据、信息、知识等无形资产的处理和转化创造巨大价值。所以谷歌、脸书、亚马逊,几乎是一夜之间就超越了美国钢铁、福特汽车和通用电气。作为数据的处理者、信息的提取者、知识的创造者—传播者—利用者,人力资源在新经济中的作用越发凸显。“智慧就是金钱”“人力就是生产力”的说法已成为现实。进而,在“以人为本”的时代理念下,HRM通过对组织内人力资源的有效运用,以促进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成员个体的发展,在企业中被寄予厚望。将人的潜在能力成为显现能力,保有能力化为发挥能力,个人能力融入集体之中,没有的能力在组织中培养锻造出来,是HRM的神圣使命。 特别是对于我国,HRM更是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我们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人民勤劳勇敢,劳动者工作时长常年居世界首位,但人均GDP近年来一直在世界70多位徘徊,HRM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潜力的制约已不容置疑。如能将14亿国民的潜在能力显现出来,保有能力发挥出来,个人能力有效融合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之中,重现中华民族的辉煌就会成为现实。因此,需要我们大力加强HRM工作,提升HRM水平。 在产业社会中,企业是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主体,既要面对市场竞争,又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大部分社会成员需要在企业中通过劳动回报实现自身的各种欲求,HRM的能力和水平,是构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但现实中,往往是HRM的体系越完整、权限越大、工作越努力,反而企业绩效越差。原因何在? 组织绩效的形成机制与HRM的尴尬 HRM往往帮倒忙的原因,主要是其个别绩效与组织整体绩效相冲突的缘故。而且这与近年来中国企业强烈的扩张导向、指标化管理(注意:不是目标管理)、绩效薪酬有关,板子不能只打在HR身上。 企业绩效的基本形成逻辑可如图1所示。

基于对内外环境的分析,企业确定了战略定位。在战略指导下,企业构建出业务流程,如研发—生产—营销。而各种业务活动都需要人、财、物等资源的调配,所以供应链管理(物质流)、财务管理(资金流)、HRM(人力资源流)作为辅助部门提供以上服务,以保障业务流程的正常运行。对物质流的管理最终会体现为运营绩效,如原材料成本、能耗、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等;对资金流的管理可体现为财务绩效,如财务成本、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现金流水平等。这两者合在一起,基本上就保障了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但唯独从事所有环节的“人—事匹配”的HRM,从来无法体现出直接的绩效。 比如,负责招聘的HR专员说“今年我们招聘了200名员工”,而总经理说“还流失了250名呢”。负责培训的专员说“今年我们组织了100多场培训”,而业务部说“让我们连正常干活的时间都没有”。负责绩效的专员说“今年我们将KPI从5个增加到了15个”,而员工怨声载道“我一个小小业务员,怎么还要考核‘德能勤绩廉’,还要什么360°,每天填表的时间都不够”。至于薪酬专员就不要站出来了,因为从CEO到门卫,从来就没人对自己的薪酬满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