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发展,综合国力在世界上要有竞争力,仅仅看GDP总量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看这个国家有没有尽可能多的世界一流企业。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国民经济的细胞、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者、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可以说,没有一大批世界一流企业作支撑,中国要成为世界强国只是一句空话。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要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正是因为有一大批一流企业提供源源不绝的抗疫物资作保障,中国才能在短时间内取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阶段性胜利。活生生的事实证明,党的十九大关于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论断是非常英明和及时的。 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标准是什么 世界一流企业是一个国家强盛的标志,很多国家都将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作为国家战略,大力扶持。那么,到底什么是世界一流企业,或者说判断世界一流企业的标准是什么,这是认识世界一流企业的首要问题。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世界一流企业的认知,因此,衡量世界一流企业的标准,不能简单地像衡量世界500强那样,单纯地用可量化的“产值”来判断,而是需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来反映世界一流企业的时代变化。 以“产值”和“营收”为核心内容的企业“盈利能力”。这是规模上的指标,因为没有规模就没有盈利能力,在赢者通吃的世界市场上就缺乏竞争力。但凡世界一流企业,其表现出来的特征为规模大、产值高,一般都是世界级的“巨无霸”,在激烈的竞争中是无法被别的企业吞并、兼并的“大象”,而绝不是一般的被称之为“好掉头”的小帆船。它清晰地告诉人们,要做成世界一流,首先要“做大”。 以“标准”和“规则”为核心内容的“标准贡献能力”。就是说这个企业为这个行业、这个领域贡献了多少为大家所遵守的“标准”和“规则”,也就是该企业掌控“标准”和“规则”的能力。因为这个行业或产品的“标准”和“规则”是这个企业制定的、贡献的,就意味着这个企业占据了该行业、该产品的制高点。 以强大的“韧性”和“耐力”为核心内容的“抗风险能力”。当今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会引发各种不可预知的风险,有自然灾害风险、生物风险、金融风险乃至战争风险,世界一流企业不但能提前预知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防患于未然,更重要的是在风险发生以后,能够处变不惊、沉着应对,保障自身的市场不堵塞、供应链不断裂、产业链安全稳定,风险过后能够很快恢复、快速循环,真正体现出世界一流企业的“韧性”特质。 以“原始创新”和“有效专利”为核心内容的“引领趋势能力”。今天世界上的企业,趋势大于优势,谁顺应潮流引领“趋势”,谁就抢占先机、掌握企业的生命线。趋势是由科技引领的,这就要求企业能够把准世界潮流,在引领“趋势”的科技领域具有强大的原始创新能力和产生专利的能力。世界一流企业一定是行业领头的标杆和旗手,是能够一呼百应的趋势引领者和标准制定者,而不是跟班和追随者。 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中国做了什么 按照世界一流企业的标准来衡量,中国自加入WTO以来,就瞄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个“靶”,与世界上那些老牌的一流企业同台竞技、当面打擂,历经精心培育,持续打造,成绩斐然,涌现了一批敢于和世界一流企业亮剑的企业,诸如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石油、中国中车等,都是各有特色,独领风骚。2019年世界500强企业中,来自中国的企业就达129家,从数字上历史性地首次超过美国121家。尽管500强企业不一定称得上就是世界一流企业,但至少可以说明中国企业的规模在不断“做大”,初步实现了世界一流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正在向“做强”迈进。 关于“标准贡献能力”,中国企业越来越深知标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做标准就是主导制定行业的游戏规则,做标准的企业必须是这个行业的标杆和领头羊。专利是标准贡献能力的重要内容,是世界一流企业的标识。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达140.1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3位的国内企业依次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4510件、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883件、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2614件。这是中国企业迈向世界一流的标志。 在“抗风险能力”上,中国有一批企业经受住了2008年金融危机等考验,锤炼出了一定的韧性和抗击风险的能力,诸如中国铁建、国家电网、中国电信等,可以说是愈挫愈勇,逆势增长,彰显了世界一流企业的潜质。 在“引领趋势能力”上,中国的一批企业也是跃跃欲试、敢为人先,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中国量子科学实验卫星(QUESS)的发射,引领全球量子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总之,中国的一大批企业奋发有为,加大原始创新能力,准确把握科技发展方向,站在世界发展前端,成为行业发展的领头羊和趋势的引领者。 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中国还要做什么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尤其是在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发展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冲击下,又面临着美国挑起的贸易战、科技战,在无比开阔的智能世界中、国际赛道上,中国企业进入了强手如林、群雄逐鹿的鏖战,崛起为峰,倒下则万劫不复。因此,中国企业必须清晰地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知道自己与世界一流企业的差距有多大,然后以自主创新、科技研发作支撑,瞄准行业发展的前端和尖端,锻造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化危为机,奋起直追,向世界一流企业冲击,打造出中国企业自身的高科技、高端制造、高端芯片,才能冲破美国对中国企业设下的“十面埋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