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措手不及,然而短短一周内,中国就有150万家企业向武汉捐献了45亿元善款和各类物资。京东接下了建造“湖北省应急物资供应链管理平台”的紧急任务并迅速完成,在那个紧急时刻,这是维系武汉与外界联系的生命线。腾讯为各种物资供需信息提供专业平台,构建医疗问诊平台,让患者可以在线与医生直接对话;打造真伪信息辨别平台,给陷于混乱焦虑中的人们吃一颗定心丸。从1月22日到3月30日,美团在武汉合计送出396万份外卖订单。华为协助建设国家远程医疗中心,不到4天时间就完成了河南省18个地市、108个县(市)的147家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远程会诊系统的建设。在全球抗疫战场上,中国企业和企业家们捐赠了大量的抗疫资金和物资。美国慈善监督组织Candid的统计报告显示,字节跳动和阿里巴巴在抗击疫情的全球捐款中分列第三位和第十二位。 在疫情的冲击下,这些大企业有着完全不同的影响力。宏观层面上,大企业是社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也关系着人们社会生活的稳定性;微观意义上,一家大企业是产业伙伴、投资者、员工以及顾客的核心构成部分,关系着产业伙伴与投资者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着员工与顾客的成长品质。正因如此,在人们特别关注大企业发展的同时,也更加关注大企业的担当与责任,更关注大企业的社会影响力与贡献,而这也恰恰是大企业能够充分发挥价值与创造价值的地方。 一、平衡经济绩效与社会责任 因为技术的进步,大企业越来越深入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让商业社会变得更具活力,同时,也向人们展开了一个面向未知世界的无穷想象空间。在丰富商业社会、拓展未知世界的过程中,大企业不仅要重视企业发展逻辑,遵从市场发展规律,更要遵从自然发展规律,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路径。大企业应关注自身的发展模式,使其经得起外部检验,以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立持续满足用户需求的高效方式,寻求与外部环境的共生模式。 每个企业既是独立的有机体,又是整个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关注自身的成长,更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绩效重要,但却不是企业存在的原因;利润是企业的价值追求,但却不是衡量企业价值的唯一标准。 承担社会责任可以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企业的开拓与创新能力;承担社会责任的程度与经济效益成正相关,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可以获得消费者和利益相关者的认可和信赖,从而培养忠实的消费群体和广泛的合作伙伴,进而使企业获得更高的附加值。与此同时,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也有利于社会信誉度的提高和公众形象的建立,更重要的是使员工获得荣誉感、认同感和向心力。 真正优秀和具有远大目标的企业,必然知道哪些要素是充分的,哪些要素是必要的。这种能够在“充分”和“必要”之间进行协调的能力极为重要,它与企业信仰、企业使命密切相关。任何一家企业,都应该真正理解绩效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充分必要关系,这两者之间的平衡,决定企业可以走多远。 二、成为长期主义者 我很担心如今增长过快的公司会不会是一些机会主义者;迅速扩张和成长的公司会不会是一个实用主义者。事实上,企业真正需要关注的并不是增长速度与增长规模,而是如何贡献价值并可持续发展,企业真正要追求的应该是成为一个长期主义者。成为长期主义者,这取决于企业经营的基本假设。 彼得·德鲁克在《巨变时代的管理》一书中提出经营理论有三部分:第一,组织环境的假设,即有关社会和社会结构、市场、顾客及技术的假设;第二,组织特殊使命的假设;第三,完成组织使命所需的核心能力的假设。按照德鲁克的经营理论,企业必须具有明确的基本假设再去探讨与环境的关系。当我们提出“共生型组织”这个概念时,就是从经营理论出发去审视数字化时代下企业与社会结构、市场、顾客以及技术之间发生的根本性变化,企业与供应商、顾客之间的关系是共生关系。企业没有对环境变化的深刻认识,也就无法处理好企业与数字化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因此导致企业无法认知到组织特殊使命以及完成使命所需的核心能力的变化。 同样的实践,贯穿于优秀企业的发展历程中,无论是IBM“尊重个人、追求卓越、服务顾客”的基本信仰,还是华为“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核心价值观,都清晰界定了企业的经营理论。 基本假设之所以重要,还因为它可能是唯一能够与市场和变化对抗的力量。巨变的环境会带来很多挑战,同时也会带来很多诱惑,如果仅仅是为了短期利润,采用机会主义的价值判断,就会给企业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越是动荡的时候,越要坚守企业的基本假设符合长期发展利益。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意味着去做有意义的事,意味着明晰的道德标准。有意义的项目能够化解变化带来的压力,明晰的道德标准可以化解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及危害。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能够让企业直面压力、机遇和风险,建立起真正与环境对话的能力。 笔者在研究长期绩效中企业文化的支撑作用时发现,文化力量是企业长期经营的重要支撑点。在变革的环境下,“长期主义”基本假设明确回答了三个问题:第一,企业与环境是一种共生关系。数字化时代,企业和环境、供应商、顾客是互为主体的共生关系,不再是主客体关系。第二,认识世界的方式是整体论。数字化时代,组织在一个“强链接”的网络中,所以我们需要改变认知世界的方式,以整体论的范式才能真正理解“个体自我独立、万物互联一体”。第三,组织的使命是对世界的善良、敬畏和付出,这也是企业的能量来源。数字化时代,开放、连接与合作是根本特征。企业的盈利要回归人性关怀,关爱自然、让世界变得更好,才是企业应对变革环境的优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