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能会遇到想象不到的困难,但这也是一个机遇期。历史上每个国家的崛起大多在危难的时候,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奥匈帝国没有了,但崛起了另外的国家群体。 我们处在动荡之中,要保持坚定不移的沉静,每个人都以踏踏实实做好自己本职工作为中心。我们不需要每个员工都去阅读公司的总战略,不要关注太大的事情。战略是太复杂的问题,几句话讲不清,你积累到一定时候,就会心领神会并有能力参与,今天还是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一步一步地爬上楼。 小事做不好,怎么能证明你能做大事呢?既然你是伟大的天才,为什么不能把地下的“庄稼”种好一点?大家评一评,然后你跳一下,下次再种更大一点的“南瓜”,青蛙多跳几次,就上田埂了。 优秀人才在最基层的时候容易受气,要适应当时的领导,他并不是元帅,不完全能慧眼识英雄,所以你首先要在这个环境中生存下来。如果你在第一个环境生存不下来,换第二个环境、第三个环境、第四个环境……你的青春就全浪费了。还不如把“脚”用刀子削一削,适合这双“鞋”,穿上“鞋”跑快一点,就跑出那个圈了。 对于年轻人,一是希望你的微信朋友圈少一些吃伴、玩伴,要增加学者等世界上有独特见解的人;二是少玩游戏,晚上和周末多看学术性文章和技术性文献,趁灯塔还没熄,多看看指路明灯。 不要总是埋头苦干。你们要多学习,把自己“肚子”撑大一些,“肚子”大是指学问,不是指脂肪。真有学问了,才会有独到见解。 公司允许试错,在评价成功和失败的过程中,对从事未来工作的人主要是对过程进行评价,不完全是看结果,因为失败的项目中也会有优秀的人产生。 成功与失败是相对的,你在上一个项目不成功,不要紧,可成功与失败是相对的,你在上一个项目不成功,不要紧,可以加入到别的成功团队去,带去了经验和教训,就会给成功团队一种支持。我们不要对成功过于渴望,结果使自己挫败感特强,只要尽到自己最大努力,就是成功了。 我们未来的岗位分3类:职员类、专家类、管理类。 职员类也叫专业化岗位。这些岗位对年龄没有限制,因为有经验,可以做到50~60岁,将来他们还会有工龄津贴、岗位补贴、质量补贴……保持一定的合理收入。职员类岗位不搞末位淘汰,你适合这个岗位就安安心心做下去,又不是拼刺刀,只要力气按得动键盘就行。 第二类是专家队伍,专家要快速适应社会变化,赶不上时代变化就会掉队,华为没有收容队。专家的工作方式与组织形式,要垂直循环,也要有横向循环;垂直循环使你能知“天气”,又能吸收“地气”,一些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也容易在循环中冒出来,但是不适应发展的专家淘汰也快。拼不动“刺刀”,就要及时换岗位。 第三类是行政管理队伍,主官和主管每年强制性10%的末位淘汰,即使全优秀也是硬性的,这样才有新的血液循环。当然,我们的退休机制也很宽松,带病可以退休,允许保留一定的股票。如果你认为自己病了,写个报告给领导即可,不需要医生证明,只有你最了解你,退休后把身体养好;如果你认为自己还年轻,想奋斗,那就好好学习,努力贡献。华为不会对工龄实施保护,只是对你的贡献进行保护。 我们处在新时期,又处在一个特别困难的时期,特别优秀的人才正在成长。我们的研发系统有九万多人,如果能像西方公司一样得到优质资源,就不需要这么多人,但是这个磨难会让更多的英雄产生。 “要让打胜仗的思想成为一种信仰;没有退路就是胜利之路”,这是美军马丁·邓普西上将的话。你看,我们高举美国将领的话,向美国学习的精神并没有因为美国打击我们而改变。 最后,请一定不要辜负这个时代赋予你们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