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时代新人”提出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明确自身历史使命,回答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内涵。“时代新人”不仅是“新”在外表、外貌和精神状态,其本质是“新”在内容、观念和责任担当。 一、时代新人的内涵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 从理论发展角度梳理时代新人的自在规定,即本体论意义上理解时代新人的内涵是正确认识时代新人突出特色的基础。“时代新人”内涵的生成是一个不断丰富的历史过程。党在不同时期对时代新人的理解根据党的中心工作开展,呈现出各有侧重的认知特点。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层面理解,它集中表现为人的本质理论的丰富性发展,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 1.马克思对人的本质问题的认知 “时代新人”基本内涵在于对“人”本质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探索,表现为马克思对人的存在和本质的追问。马克思关于人的认知,基于对人的存在形态的不同认识,马克思对人的本质作出了不同理解,集中体现为人的存在形态、存在特征和本质三方面。 第一,对于人的存在形态的理解。马克思把人的存在视为种属、群体、个体的集合体三种状态,三种状态表现为一般、特殊、个别三种不同的存在方式。在人的种属性的探讨中,马克思区别了人和动物的类本质,从人的实践活动、生命存在的角度去理解人,从人的感性实践活动的角度不断丰富人的本性、从人的生命性的角度突出了人的特性,突出了人对自身价值的反思与肯定;在人群体属性的探讨中,马克思强调人作为群体的联合性。他指出,“人是类存在物……人把自身当作现有的、有生命的类来对待,当作普遍的因而也是自由的存在物来对待”;[2](P95)在人个体属性的探讨中,从个人出发,剥离了对种类属性和群体属性研究所导致的抽象性,实现了理论的具体化和现实化。 第二,对于人的存在特征的理解。马克思将人定义为:“从事活动的,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能动地表现自己的生命和个性的存在物。”[3](P67)在这一属性中,需要处理的是人的生物特征(自然性)和社会特征(社会性)之间的关系。当然,要回答自然性和社会性的关系,就要区分个人与个性、个人与种类和群体的关系,只有正确区分关系才能正确回答好相互之间的关系。 第三,对于人的本质理解。在回答个人的个体属性时,马克思逐渐厘清了个人与个性的关系、个体与种类和群体的关系,在对人的本质作出了正确的判断之后,深入到人的阶段中去探讨关于人的本质的回答。并且,在不同阶段赋予人的本质以不同的内容。关于人的本质的认知经历了人的本质是自我意识、人的本质是自由、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等阶段。 通过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问题的回答,从哲学角度深化了“时代新人”的基本内涵理解。把握好“时代新人”科学内涵,只有从感性实践活动、理性实践活动和生命性的角度出发,将不同的维度理解结合起来,我们才能准确理解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把握,才能理解和准确把握人的存在、实践及价值诉求,也才能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新时代的体现和要求。 2.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时代新人的认知 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时代新人”的内涵。不同历史时期,对“时代新人”的不同认知,推动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重大问题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对“新人”的深入思考,主要着力点在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政治保障,注重对人的思想理论素质的培养。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毛泽东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这为新人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条件保障。这在当时社会发展环境条件下,决定了人的发展服从政治建设的主体。这一时期的“新人”突出了对人的政治素养的培育。毛泽东十分重视人的理论素养培养与素质发展,政治解放和思想解放是其突出特色。一方面,这种解放集中表现在剔除封建专制统治传统及其影响。毛泽东指出,“中国如果没有独立就没有个性,民族解放就是解放个性,政治上要这样做,经济上要这样做,文化上也要这样做。”[4](P303)另一方面,强调又红又专的理论与实践的培养。为避免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人的异化,着重强调新人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当然,也强调要注重时代新人个性的发展。毛泽东指出,“不能设想每个人不能发展,而社会有发展。”[4](P416)不难发现,这一时期对“新人”的探讨,重在群体存在的梳理,但同时也兼顾了个性存在。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对“新人”的思考,主要着力点在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尤其注重发挥人的实干精神,来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正确判断形势,果断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当时社会环境正处于大力发展经济,丰富物质生活的阶段,这一时期的“新人”突出了培养人的经济建设素质。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5](P128)这一阶段突出强调“新人”要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要进一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并对人的能动性与生产力的发展作出了有效的结合,鼓励人通过合法合规的方式方法,开展社会商品生产,开展社会经营服务行为。邓小平提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关键在人。”[5](176)这一时期,人的突出特色表现为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并不断探索统一的方式方法。邓小平对“新人”的认知体现在提出“四有新人”方面,十分重视人的理想和纪律的培养。进入新时期,党对“新人”的探索中,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是主要内容,突出了时代新人的创造性。培育“四有”公民是其重要目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