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李子柒”,此中有真意 一个网红,可以有多红?最近,美食视频播主李子柒在海外走红的现象引发热议。李子柒为什么这么火?不妨先看看她的作品。三月桃花开,采来酿成桃花酒;五月枇杷熟,摘来制成琵琶酥;手工造纸,养蚕缫丝,制作各种精美家常食品……李子柒的视频取材于中国农家的衣食住行,光影之间,流动着烟火气和田园气息。看这些视频,乡土生活可感可亲,气质是古典的,而呈现方式又是现代的。 每一个物件、每一道美食、每一个场景,仿佛都在讲述生活的酸甜苦辣,又在不经意间,让人们感到勤劳、勇敢、友爱、自强、爱护自然等理念静水流深、沁人心脾。这是生活的诗意,也是人性的呼唤,道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热爱。也正因为这样,不同肤色、操着不同语言的人们对李子柒所讲述的中国故事能够产生共情共鸣。直击人心的力量是永恒的桥梁。在互联网时代,文明交流互鉴有了更多载体和渠道,有了更广阔的平台,有利于跨越差异、打破隔阂,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这个精彩无限的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时代,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我们需要更多的“李子柒”,需要更多有品质、有温度的好故事,让更多的人读懂中国、爱上中国。(摘自新华社北京12月10日电,辛识平) 淡化劳动教育 将堵阻青春期负能量的化解 沪上两大培养“师范生”的摇篮——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纷纷为学生增设劳动实践环节;无独有偶,在安徽省,安庆师范学院为大学生的劳动时间设定“下限”,劳动实践课不及格要重修。出现在长三角各地校园的这道新风景,不仅是一场让人击节的“及时雨”,更有必要通过制度层面的设计固化为育人的新风尚! 因为长期缺少劳动实践,今天很多孩子不仅不具备必要的生存技能、劳动技能,更无法体会劳动者的艰辛。而且,这份“同理心”的缺乏,还很可能会让他们难以正确估量劳动的价值,继而滋生出懒惰、畏难、缺乏责任担当、甚至追求不劳而获的侥幸——凡此种种,对个人来说是影响长远发展的“软肋”,对整个社会而言其实是一种“平常的恶”——一个人自己该做的事情不做,好逸恶劳,把责任推卸给他人,这无异于给自己减负、为整个社会增负。须知,美好生活是通过奋斗实现的。把个人的“小我”融入国家发展的“大我”,无论是个人圆梦还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最终依靠的是双手的创新实践和矢志不渝的艰苦奋斗。从这个意义上讲,上海等地部分院校而今带头示范、强化劳动教育,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要真正实行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从家校的“小环境”到社会的“大环境”,都必须在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上达成共识,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劳动价值观,并将劳动实践嵌入从小学到大学这一循序渐进的人才培养链之中。(摘自《文汇报》,2019.12.9,樊丽萍) 让受助者有尊严 让温暖入人心 “人在外遇到困难是难免的,本店免费提供晚餐,只要你小声告诉店员要A套餐就行了,找地方坐,吃完走人”,西安有一家餐厅贴着这样一张小字条。这家餐厅的老板被网友赞为“用纯粹的善良给人体面的好老板”。让大家感动的是,店家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考虑到了受助者的尊严。店家精心构思了“A套餐”,当受助者说出一句“A套餐”,一切尽在不言中。它给受助者的是尊严是体面,更是温暖。受助者不用向谁证明什么,甚至不需要告知自己是谁,来了就能吃,吃完就走,避免陷入尴尬。慈善是对人的帮助,既要帮他渡过难关,又要帮他建立生活的信心。而维护受助者的尊严,就是帮助他建立信心的最好办法。 那家西安餐厅的老板说,他是多年前受了别人的一饭之恩,感恩于心,这才有了现在的涌泉相报。这证明了,善举不在于大小,是否温暖也很重要。无须担心有人来吃白食,从店家记录的接待人数可以看出,哪怕有也只是极个别现象,绝大多数是真正遇到了困难的人。也有人来体验了A套餐,留下了500元钱。显然,店家的行为得到了社会的正向回馈。(摘自《钱江晚报》,2019.12.6,高路) 坐地铁要讲文明 守规矩 交通运输部印发《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将于2020年4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明确了影响运营安全的10类禁止性行为,以及影响秩序的7类约束性行为。比如,明确规定乘客不得携带有严重异味、刺激性气味的物品进站乘车;使用电子设备时外放声音;在列车内进食(婴儿、病人除外);随地吐痰、便溺、乱吐□香糖,乱扔果皮、纸屑等废弃物,躺卧或踩踏座席等。需要提醒公众注意的是,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执法部门对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者,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也就是说,在地铁内实施上述行为且情节严重者,很可能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为其不法行为付出相应代价。 西方有谚语称,“你的权利止于我的鼻尖”“你可以唱歌,但不能在午夜破坏我的美梦”。意思是说,无论何种权利,其得以行使的前提条件是不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不侵害公共利益,不违背公序良俗。一旦超越了这个边界,权利就不再是权利,行为也就不再受到保护。相关部门出台规定,禁止在地铁内饮食、喧哗等不文明行为,其出发点正在于此。希望公众都能树立正确的权利意识,敬畏规则、遵守规则,共同营造舒适安全、文明有序的轨道交通出行秩序。(摘自《江西日报》,2019.11.21,史洪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