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必大(1126-1204),字子充,一字洪道,号省斋居士,晚年又号平园老叟。南宋江南西路吉州庐陵县(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人,官至左丞相。周必大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庆元元年(1195)七月以少傅致仕,先后从政四十余年,足迹范围主要涉及今天的赣、浙、湘、闽和宋金对峙的江淮一带,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爱国者。 胡铨(1102-1180),字邦衡,号淡庵。南宋江南西路吉州吉水县(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人。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爱国者。按齿序论,胡铨是周必大的长辈,但年龄差距没有阻隔二人交往,仕途的变化和共同的生活时机反而促使二人成了忘年交。另外,胡铨侄胡季怀也成了周必大的庐陵挚友,二胡叔侄与周必大有较多的诗文来往,成为见证三人文学交往的重要凭证。 目前学界对于周必大和胡铨的交往虽被提及过,但从文学交游的细微角度,窥测周必大的从政心态和人生意度则鲜见。有鉴于此,本文以周必大与胡铨的诗歌交往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两人的非常之交,并借以管窥南宋前期士人之间的文学情怀和心态状况。 一、周必大与胡铨的诗歌唱酬及心态 以《全宋文》和《全宋诗》为据,周必大现存诗文中直接与胡铨有关的各类散文二十三篇,其中与胡铨生前交游的十一篇,与之殁后有关的十二篇。诸作之中,以体例为别,则碑铭三篇,题跋文十一篇,答启二篇,书札四篇,奏录二篇,赞一篇;周必大与胡铨往来诗歌三十九首,约占其全诗的4.5%(39/869)。胡铨现存五百余篇各类散文和一百零三首(含残句)诗歌,然唯有三处提及周必大,且与文学研究并无多少意义。因此考察周胡二人文学往来活动主要以周必大作品为依据,其中又主要体现在诗歌上。这些作品根据唱酬内容和歌咏对象,大致可分如下几大类型,有关诗歌主题和心态亦一一遗露其间。 (一)赏花唱酬,闲适自在 周必大和胡铨时时互邀赏花赋诗,切磋诗艺,交流情感,成为二人打发乡居生活,进行文学往来的重要生活方式。 乾道元年(1165)十月,时周必大寓居庐陵,与先年归庐陵之胡铨聚首,把酒言欢之余,有不少唱酬诗文遗存。①如组诗《访胡邦衡,庭前四菊茂甚,因赋二绝》:“其一:大杓亲分两玉瓶,东篱手植万金英。荒园有酒愁无菊,拟乞繁华助眼明。其二:挥毫曾对沈郎花,好事今同元亮家。看即槐庭满桃李,霜枝留与野人夸。”②周必大和胡铨均隐居庐陵其间,二人过往甚密,郊游、赏花、把酒、唱酬成了他们乡居生活的常态。本组诗的第二首“挥毫”二句以“把酒赏菊”的陶渊明自比隐居生活,而后二句则又叙写霜后“满园桃李”之景来显示与渊明的不同旨趣。周必大为什么在两首诗中要凸显与陶渊明的同与不同呢?微妙之中寓含何种意思?我们认为,周必大以陶渊明自比,主要喻指自己和胡铨与陶渊明一样均是官场失意之人,都希望以归耕田园来消弭仕途纷争带来的精神伤害,尤其以同好菊花来比附赞扬胡铨刚韧坚硬的精神气节。深秋之际的“槐庭满桃李”虽早已失却灿烂的生命之花,但以其留存枝桠能熬霜斗雪而获得他人的礼赞,这是否暗示周必大此际归隐庐陵实是蓄势待发?两诗寓意究竟如何,我们不必作过多推测,但以菊花为对象,以渊明为典实至少表明了隐居乡间的闲适生活。诗风平淡明快,诗语自然从容,反映周必大前期诗歌特色之一。 赏花赋草,对酒吟诗成了周必大和胡铨隐居庐陵的基本生态。乾道二年(1166)周必大存有两组七律唱酬胡铨所作。如《次韵胡邦衡二首》③,前一首主要是酒宴景象描绘及感触,风格略显豪爽,为周诗多所不见;后一首侧重花会场面及感想,盛赞胡铨牡丹花盛多姿。由此两首次韵诗,可以逆推创作背景当为胡铨邀请周必大前去赏花饮酒后作。除了花会酒宴,周必大和胡铨还在会上切磋棋艺,事后有《项创棋色之论,邦衡深然之。明日府中花会,戏成二绝》可见一斑。④再如乾道四年(1168)有《胡邦衡相过赏金凤,许诗未送,邦衡复作木犀会二花,殆是的,对偶成四韵》,歌咏金凤花和木犀花,表达村居隐逸自在的生活。⑤ (二)戏咏婢女,诗酒风流 蓄养婢女和丫鬟是宋代士大夫家庭常见现象,而宴请唱酬活动中,这些服务性女性往往参与,有的甚为歌咏对象,反映士大夫私生活的一种状况。乾道元年(1165),胡铨已是六十余岁,而周必大亦入不惑之年,这对同里籍的忘年交因有共同的志趣和爱好,以及共同的仕途遭际,使得他们的来往交游更畅通频繁。先期归居庐陵的胡铨率性豪爽,见到归乡的周必大这个后生亦非常高兴,不仅盛情邀请赏花赋诗,而且还送酒并诗至周家。或许胡诗逸兴横飞,用字遣词大俗小雅一不避让,酒与婢女等词一一入句,让周必大阅后不由次韵五言古诗一首《胡邦衡送酒,有酒婢之语,次韵》:“侍郎情所寄,九醖屈杨枝。酿熟仍亲酌,方成一段奇。”⑥诗歌描绘了胡铨宴请亲自酿酒酌酒的热情场面,并称之铸成一段诗酒传奇! 再如乾道四年(1168)闲居庐陵的胡铨在一次私邸酒宴上请周必大给新进丫鬟命名,周欣然应允,事后有诗记之《邦衡置酒,出小鬟,予以官柳名之。闻邦衡近买婢名野梅,故以为对》:“浊水难攀清路尘,偶曾先后掌丝纶。归来久侍茵凭旧,至后初逢梅柳新。湖水欹斜应有意,春光漏泄不无因。绛帷幸许天荒破,日日当为问道人。”⑦以“官柳”对“野梅”命名婢女丫鬟,这是士大夫以戏谑玩笑得以消日生活的写照,并无多少积极向上之人生意义,充其量揭示他们这种所谓的文人雅趣而已,周必大和胡铨也未能免俗。 (三)生日唱酬,恭维老友,别有怀抱 诗词唱酬以庆生,这是宋人士大夫日常习见的现象。周必大和胡铨这种较为特殊的文学唱酬活动,在乾道五年(1169)至淳熙年间出现特多,据统计不下十首,其中发生在乾道五年庐陵相会时有三首。需要指明的是,这些庆生诗往往又和茶叶有关,殆茶叶成了当时周、胡二人生日之礼物,故出现几率较高。如周必大《胡邦衡生日,以诗送北苑八銙,日注二瓶》:“贺客称觞满冠霞,悬知酒渴正思茶。尚书八饼分闽焙,主簿双瓶拣越芽。妙手合调金鼎铉,清风稳到玉皇家。明年敕使宣台餽,莫忘幽人赋叶嘉。”⑧该诗题目所谓“北苑八銙”,其中“北苑”此处代指福建产御茶⑨,而“銙”作计茶量词。胡铨生日为六月三日,此日周必大为了祝贺老友的生辰,特地挑选闽产名茶八銙,并告知每天可以泡两瓶参用。首二句交待茶叶是生日宴上贺客解酒的上等饮品;中间四句用夸张手法叙写北苑茶之殊为可贵;末二句暗祝贺他日朝廷会重新宣召胡铨进京,到时不要忘记自己这个幽居之士曾经献的美茶。全诗写实与想象结合,平淡从容之中既有对老友生日的恭贺,也寓含自己的一片诚挚之心。胡铨得诗后有和韵,周必大再回诗一首《邦衡再和再次韵》,句中有云:“賸欲苍生苏息否,刚严须是相王嘉。”⑩强调指出要以天下苍生为念,要以刚正严谨为为政之道,则会获得君王的嘉勉。周必大此论,恐怕既是夫子自道,也是对朋友的劝勉,揭示幽居的他仍然不忘关心社稷民生的微妙心态。七月十五日是周必大生日,胡铨送熏衣香(一种香草,可作香料和泡茶用)并诗为贺,周必大又有回赠诗表示谢意《七月十五日邦衡用前韵送薰衣香二贴,次韵为谢》:“天香犹带曳裙霞,银合行参到阙茶。賸馥欲霑吾臭味,普薰聊发善萌芽。心清此去夸僧舍,意可由来出内家。乞与博山添正气,崭崖曾辱更生嘉。”(11)除了前四句直接咏茶之外,后四句直抒情怀,其中五六句反映自己心清念少,惟追求平和的心态,而七八句则借危崖重生的茶叶更为上品这一说法来表达自己历经坎坷而不屈的刚正心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