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学前教育规律,完善学前教育体制机制,健全学前教育政策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制度建设与机制保障,促进学前教育教研工作不断优化,对全面推进学前教育内涵发展,提升保教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健全教研制度,促进教研工作科学规范发展 首先建立教研统筹制度,促进教研工作全面优化。教研部门要根据区域、园所、年组教研制度建设情况开展专项调研,并对调研数据进行理性分析,因地制宜地开展教研制度建设,围绕目标制定区域教研、园所教研及年组教研的可行性实施方案,并通过专家参与引领,指导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内涵发展。 其次建立问题解决制度,促进教研质量全面推进。要做有效果的教研活动,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要做有效率的教研活动,研究幼儿园教研工作中的共性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和科学规范的指导;要做有效益的教研活动,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满足园所保教品质提升的需求。 再次建立日常管理制度,促进教研工作全面落实。要落实日常下园视导与分类指导,掌握教研责任区内学前教育发展实际,参与和指导区域内幼儿园教研工作,总结和推广区域内各级各类幼儿园教科研工作的经验与成果;要抓实结对帮扶与专题研究,发挥优质幼儿园教研辐射作用,根据结对园所的实际需求,采取系列化、序列化帮扶措施,开展针对性专题研究;要做实学术分享与梯队培养,学前教研部门要经常组织学术分享与展示交流活动,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开展学术分享和梯队培养,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第四要建立客观评价制度,促进教研工作全面提升。学前教研工作评价对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的反思性成长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要体现出评价的发展性、合作性,评价角度、主体、方法的多元性。学前教研评价要重视过程、重视差异、重视质性研究等原则,讲求教学研究的深度、广度及效度。 二、建立保障机制,促进教研工作普惠健康发展 首先创新日常教研机制,确保教研工作规范有序。依据区域教研、园本教研的内涵特征、研讨模式,不断健全运行机制、策略方法和评价机制,建立“三级(区域、园所、年组)四维(导向、活动、保障、评价)”教研责任区长效机制,推行跨区域协作体研究模式,全面实施三级教研整体推进制度和推进机制。 其次创新专题研究机制,确保教研工作质量提高。确立开展以问题为导向,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的专题研究活动,解决学前教育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和实施丰富多样的教研活动,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稳步提升幼儿园教研工作质量。 再次创新教研普惠机制,确保教研工作科学发展。要根据区域、园所的实际情况,建立公益普惠学术分享机制、学习交流机制,专题研究机制,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幼儿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建立园所教研工作常规管理机制,解决好因教师外出培训、教研活动带来的人员配备问题。 第四创新教研服务机制,确保教研工作共享发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网络教研活动,加大区域之间、园所之间、年组之间的互动交流和数字化、在线式的教学研讨,实现教师学习方式的多元化,使区域、园所、年组的保教经验得以及时展示和共享。 三、展望未来教育,唱响学前教研工作深化改革主旋律 教育研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学前教育教研制度与机制保障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分层推进的教育理念;要坚持发展意识,创新教研模式,推进教研制度建设的统筹发展;要坚持公益普惠的政策方针,牢固树立公平意识,创新教研制度的顶层设计,推进教研制度建设的共享发展;要坚持保教并重的指导思想,树立质量意识,创新教研制度的实施路径,推进教研制度建设的持续发展。